第八十三节惨烈-《蜀山之玄门正宗》


    第(2/3)页

    而这一战的结果在战事结束后,还继续发酵,屹立北地五百年、还出过一位东汉帝国时代的皇后的符家,就此彻底被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首开了一个历史悠久的世家门阀迅速衰败、消失的先例,同时也创下了一个世家门阀败亡速度最快的记录。

    与隋军相比,蛮军虽然兵力庞大,但是指挥起来与当年的符军一样,都存在着过于臃肿的问题,如果要是发挥兵力优势,那么就只有两种选择,其一就是不管不顾,全军一次性压上,依靠人海战术,将面前的隋军冲破、淹没,但后果很可能即使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并且这一战之后,蛮军就会再也无力横扫关中、关西。对于蛮族来说,这是不得已的选择,这样只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大削减了蛮族的人数,使得剩下的蛮族能得到充足的过冬物资。

    第二种选择,就是轮战。依靠人数优势,不间断地派上小股兵力,发动进攻或者是骚扰,始终让隋军得不到休息,等到隋军士兵筋疲力尽之后,蛮军大军主力再发起雷霆一击,彻底击溃疲惫不堪的隋军,取得完整的胜利。

    作为蛮族统帅,蛮族的大汗,多摩郁谷深知一拥而上的打法,实际上对付隋军并不适合,毕竟两军交战,接触面相对狭小,百万大军不可能同一时间接触,那样做反而是浪费兵力,还不如使用自己一贯的作战方式——狼群战术。

    所以在看到隋军出营列阵,而且将骑兵布置在了中央,多摩郁谷就下了决定,让从属的上百个小部落,抽调兵力,以五千人为一队,轮番冲击隋军骑兵方阵,并且不管己方伤亡的数量多少,唯一的一个要求,就是不能让隋军有休息的时间。

    正当日上中天的时候,第一波蛮族骑兵开始了对隋军的进攻,而第二、第三波也组织好了冲击的阵型。

    站在高高的瞭望台上的瞭望兵准确地把观察到的蛮军动向告知了下方的传令兵,传令兵再骑马跑到李虎身边报告蛮军的动向。

    蛮军的动向并没有出乎李虎的预料,或者不如说是李虎迫使蛮军做出了现在这样的选择,所谓大将,就是要能通过自己的动作,指挥敌人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今天,至少李虎是做到了。

    对付这几批用来试探隋军骑兵的蛮族小部落骑兵,李虎连让本方骑兵出击的打算都没有,只是让隋军后方的弓箭兵弩兵上前,以千人为一队,每两队以倒转的雁翅排开了一个八字形的阵型,交错对准扑来的蛮军骑兵发射弩箭。

    这种方式并不是隋军常见的弓箭兵、弩兵的作战形式,而是林晓提议的现代社会速射火器使用的通用战术——侧射火力打击。

    原来隋军执行的弓箭、弩箭的打击方式是保持了从尧舜唐虞一直传承下来的直线打击方式,结成集团的弓箭兵以密集的直射箭雨来打击冲锋上来的敌人。在林晓看来这与现代社会近现代火器作战的“排队枪毙”并无二致,其作战效率肯定不会达到最高,于是就给李虎出了这样一个主意,也是唯一的主意。
    第(2/3)页